这是描述信息
搜索
搜索
黑茶文化

黑茶文化

资讯分类
您现在的位置:
首页
/
/
/
茶叶之路

茶叶之路

  • 分类:黑茶历史
  • 作者:伍湘安
  • 来源:www.jycy99.com
  • 发布时间:2013-03-13 12:00
  • 访问量:0

【概要描述】

茶叶之路

【概要描述】

  • 分类:黑茶历史
  • 作者:伍湘安
  • 来源:www.jycy99.com
  • 发布时间:2013-03-13 12:00
  • 访问量:0
详情

        写于2012-07-07

 

       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(第10台)《茶叶之路》摄制组徐进(撰稿)、寒冰(总导演)、续跃东(编导)等一行来安化釆访,到江南《安化黒茶文化展示馆》(以下简称《展示馆》)找到我,说明来意,热情接待了他们。
        传媒的报导应该格守“真实”, 以亊实为依据,准确、客观地反吷真实的历史。可是,对传媒的一些报导我是心存疑虑的,对传媒的“诚信” 打了折扣,觉得“如今有些电视内容冒看头”。如“滇紅” 即云南的红茶是谁从什么地方传入云南的?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(第4台)曾报导,“滇红” 是从安徽祁门由安徽人冯绍裘传入的。我看了这一组电视节目,“太假了,假得冒名堂,这有什么好看的?”我看不下去了,就关掉了电视。真实的历史是什么?!,真实的历史亊实是:“滇红” 的创制是从湖南安化由冯绍裘传入云南的。
        冯绍裘,湖南衡阳人,在安化县从事制茶研究20多年。1923年毕业于河北保定农专,1924年在安化任“湖南省茶叶讲习所” 教务主任,1928年任安化茶场第一任场长。他是茶叶专家,主持了安化和湖南早期的茶叶育种、栽培、釆摘、加工、茶叶机械的创制和推广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。1936年,他把制茶技术传授到云南,尤其传授安化制茶的发酵工艺,创制“滇红”。 而媒体除了“冯绍裘” 三个字是真的外,其他历史亊实却作了完全错误的宣传报导。
        “茶业之路”最早的起点何时、何地?可是,中央电视台有频道报导,茶叶之路,即由晋商开辟的“万里茶路”,源起福建的武夷山(下梅村)。是真实的吗?否!真实的历史应该是:万里茶路,源起安化。“安化黒茶” 在明朝定为官茶后,晋茶商来安化办茶就开辟了晋——安化——晋——恰克图——圣彼得堡(俄)纵贯中国,连接欧亚,可与丝绸之路媲美,推动世界贸易发展的茶叶之路。
        《茶叶之路》的编导们这次来《展示馆》以后,我还是以诚实、客观的心态,将“茶叶之路” 最早的起点在安化的史实、物证等作了介绍。从7月1日~7日,就“茶叶之路” 起点的论证,我陪着他们到现场察看历史上晋茶商在明•清时来安化留下的足跡、文物实证、人证等,感受“茶叶之路” 起点的历史氛围和“茶市斯为最” 的情景。他们听了、看了,亲历和现场感受,茶叶之路的起点最早是湖南安化,有这么几点应该是可以形成共识的:
         一是从“茶马交易”的历史看:新彊、陕甘宁、蒙、藏等牧区历史上是以什么茶进行茶马交易?大量的史实证明当时是黑茶为主进行“茶马交易”,牧民最需要的是黑茶,因为,以肉食为主的西北牧民只有饮用黒茶才能“以其腥肉之食、非茶不消,青棵之热、非茶不解”。 在明朝定为官茶之前可追溯到更远的历史朝代宋•元,安化黑茶是作为私茶远销西北牧区,只是到了明朝,安化黑茶定官茶,才“取代汉川之茶,贮也易马”,使安化黑茶产销进入明•清的兴盛时期。而这一时期,有史载最先来安化制销安化黑茶的是晋茶商,从而开辟了从安化为起点的茶叶之路——终点至恰克图到圣彼得堡的万里茶路。武夷山盛产红茶,不是由朝廷定为在西北牧区进行“茶马交易”的官茶,即使是晋茶商经营红茶,也许是稍后的亊了。
         二是从明末清初的政治形势看:明末清初,明、大顺、清之间战亊激烈,朝政更替,改天换日,乾坤倒转,社会不稳定。清灭明、灭大顺之后建立了清王朝,至康熙年间,三藩作乱,福建为三藩管辖地区,清要平定三藩。在这样一个政治形势背景下,晋茶商能否去福建武夷山购运红茶至西北成为了“万里茶路” 的最早起点?倒是政治形势和社会秩序相对稳定的湖南安化,无论明朝以前的私茶还是明朝定为了官茶以后,晋茶商在安化制销安化黑茶,“西客”( 安化茶区老百姓对晋茶商的称谓,至今仍家喻户晓)大量涌入安化,将制销的安化黑茶,运往山西,至恰克图、圣彼德堡,既成就了晋茶商成为大贾,也促进了安化黑茶产业的兴盛。安化黑茶中的几个著名品牌茶,如晋•曲沃茶商与安化茶人共同研制的天尖和贡尖茶成为朝廷贡茶,晋•祁县和绛县茶商与安化茶人创制的“花卷茶”( 即安化千两茶)被誉为“世界茶王” 等茶品就是在清•乾隆、嘉庆、道光年间创制的。晋茶商在安化制销安化茶叶现留存清•乾隆28年(公元1763年)古茶钟一座为物证。
         三是从地理位置、运输条件看:历史上,中国无公路、铁路,靠水路船运,靠陆路人力挑或马背,或骆驼运输;水陆靠江河。福建武夷山的水路不直通长江,运输是不方便的,而且“茶叶之路” 的起点是叫“下梅” 的一个村子。而安化水陆交通方便,资水入洞庭湖直通长江。安化古称“下梅” 是一个县,“茶叶之路” 的起点是安化沿资水两岸制茶集中的茶马古镇。晋茶商来安化制茶最早的茶行是在苞芷園、丁家湾一帶,后发展到小淹、边江、江南、鸦雀坪(唐家观)、黄沙坪(桥口)、酉州、东坪、马辔市等茶马古镇,都是“茶叶之路” 的起点地。根据晋•祁县大德诚文献记载:“大徳诚是祁县‘乔家堡在中堂的买卖,在西北街路北,是钱庄兼茶庄。这家茶庄专办三和茶(一块茶一千两,故又称千两茶、 徳和贡尖)。 又记载:安化至祁县的路程,以江南边江为“茶叶之路” 的起点:“边江至益阳计水路255里”,“ 益阳至汉口计水路840里”,“ 汉口至樊城计水路1215里”,“樊城至赊〔旗店〕计水路345里”,“赊〔旗店〕19站至祁县计陆路1355里”; 又从祁县走西口至包头、至恰克图、至圣彼得堡。有经营头脑的晋茶商,对水运交通方便的安化应该是首选之地是无疑的。
        安化有历史证据和理由, “茶叶之路” 起点 的定位应该(最早的)是安化。《茶叶之路》编导们当听了我的情况介绍,又经过七天的实地考察后,有了一个共识,我提出要编导们留点墨迹在《展示馆》,他们滿意答应,由寒冰总导演欣然命笔题字两首:
        万里茶路 , 源起安化。
        承技艺铸千年经典  ,炼精华送百姓健康。
        中央电视台这样有权威的传媒 能否还原历史,能否作真实的报导?我在观望,在期待!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Copyright⊙2015 湖南久扬茶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湘ICP备12005484号-1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长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