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描述信息
搜索
搜索
黑茶文化

黑茶文化

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
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。
您现在的位置:
首页
/
/
益阳安化黑茶--文化之旅

益阳安化黑茶--文化之旅

  • 分类:黑茶历史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3-10-10 12:00
  • 访问量:0

【概要描述】

益阳安化黑茶--文化之旅

【概要描述】

  • 分类:黑茶历史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13-10-10 12:00
  • 访问量:0
详情

  茶,是内敛且包容的,既有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恬淡闲适,也有“静试恰如湖上雪,对尝兼忆剡中人”的优雅情怀。不管是一个人的小安逸,或者是三五知己的热闹,都可以自这一杯水意葱茏里品出一个百味人生。茶,也是很中国的,著名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将中国茶叶作为继中国四大发明(火药、造纸、指南针和印刷术)之后,对人类的第五个重大贡献。

  在诸多产茶名地中,湖南益阳安化黑茶是国家注册认可的三大县域品牌茶(普洱茶、祁门茶、安化茶)中,历史最悠久,文化最丰富的一种。在国家评定的21个优良茶叶种里就有安化云台山茶叶。

  弥漫在悠久历史中的茶香

  益阳地处北纬25°-30°的茶叶优势产业带--雪峰山脉、资水沿岸,常年云雾缭绕,是我国独特的宜茶区域。对于益阳安化种植茶叶的有利条件,史料有云:"山崖水畔,不种自生"。事实上,益阳种茶有上千年的历史记载,有家家户户种茶、制茶的传统习惯。

  据唐代杨烨《膳夫经手录》公元856年 就有安化"渠江薄片茶"之记载。益阳市的安化县是古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起始地之一,明清时期有茶行数百家,"茶市斯为最,人烟两岸稠"。现在尚有百年茶行、茶亭、茶书、茶碑、茶钟、茶马古道驿站、茶工具、茶歌、茶瑶、茶戏、茶电影等流传至今。

  益阳黑茶的宫廷用茶与贡茶的历史极为悠久,安化的渠江薄片茶与蒙顶山茶一样,唐朝就进入朝廷成为贡茶。益阳境内的云台山、芙蓉山、香炉山,历史上都是朝廷和官府指定的贡茶山。贡茶历史之久、品种之多早已被古人津津乐道,载入史册。唐朝人杨烨写的《膳夫经手录》有"潭州茶有(益)阳团茶渠江薄片茶"的记载,其中还提到渠江薄片茶经襄阳到长安。

  宋代熊蕃《宣和北苑贡录》列举了当时全国的几种贡茶,其中就有安化"芙蓉仙茶"。当时朝廷对安化的评价为:唯茶甲诸州县。宋朝因而在安化还设了以米盐布换茶的官市(博易场)。到了元朝,安化芙蓉茶、云雾茶在朝廷很有名气。明朝时,朱元璋洪武年间,就点了安化每年交22斤"安化芽茶"为贡茶。清朝后,又加了散黑茶"安化天尖"为贡茶。

  明清时期,中国五个黑茶产地省平均产量比例是:湖南40%,四川20%,广西15%,云南15%,湖北10%。安化在清朝时,最高年产黑茶18万担,红茶70万箱。湖南省70%-80%的茶产在安化。朝廷几度在龙塘寨驻几千"茶商军",拿黑茶去西北换胡马。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《茶马》诗里感慨:"黑茶一何美?羌马亦何殊?"

  安化黑茶产量极大,明清时期,产量一度占中国五大产黑茶省总产量的30%左右;益阳还出产"世界茶王"--千两茶。台湾著名茶文化专家曾至贤在所著的紧压茶著作《方圆之缘》中,用专门章节介绍千两茶,称其"单品最大、包装绝妙,朴实而奇巧,口味独具一格,是台湾故宫的镇院之宝"。

  1920年,安化小淹成立了中国最早的茶叶专门学校和茶叶科研机构"湖南茶叶讲习所",从安化的茶山里也走出了中国黑茶理论之父--彭先泽。1939年2月,湖南省茶作组改组为湖南茶业管理处,直辖于省建设厅,总处设于益阳,把办事处设在长沙和安化东坪。1944年,中国农业银行、湖南省银行及西北民生实业公司集资建安化茶叶公司于汉口,设安化砖茶厂于安化白沙溪,压制黑砖茶。1946年7月,湖南省政府常委会决议,设湖南制茶厂于安化江南坪,并将安化茶场转为研究单位,这年安化压制黑茶砖577575片(合1155.15吨)运往西北销售,后来俗称边销茶。边销茶是国家特殊供应商品,是我国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活必需品。

  新中国成立以来,党和政府历来对边销茶的生产、经营高度重视,一直采取计划管理、定点生产、指导调拨、国家定价的办法来加强边销茶的产销管理,以确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牧民生产、生活的需要。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Copyright⊙2015 湖南久扬茶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湘ICP备12005484号-1
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长沙